4月20日,由E20环境平台、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苏伊士和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水务企业‘十五五’战略布局之技术生态位思考”闭门思享会在杨树浦百年水厂畔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成功举办。来自全国的地方水务集团、设计院、技术企业及行业专家,围绕存量市场下的技术战略布局、生态协同机制、价值重构路径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研讨。
众所周知,中国水务行业在城镇化进程与资源约束的双重作用下,正式迈入“存量运营+增量提质”的战略转型期,行业亟需通过技术手段从既有资产中释放“第二增长曲线”,这场变革的本质是从规模扩张驱动转向技术赋能驱动。因此,通过技术来挖掘存量价值、驱动生态重塑、协同释放效能,成为企业突破增长天花板的唯一选择。在此背景下,本次会议聚焦行业转型期的三重矛盾困局:技术投入的长期价值与短期财务压力的平衡、绿色转型中的技术不确定性风险、生态协同与价值分配的博弈,共同探讨水务行业存量市场下的发展路径与可持续发展。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在土地财政不可持续、地方财政面临资金短缺、水价调整暂未到位的状态下,ABCD各方阵企业都在思考各自的价值升维与重塑,以应对“存量时代”下企业的可持续经营问题。
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 薛涛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广分享了城投水务科技创新“十四五”实践回顾与“十五五”战略展望。城投水务在“十四五”的科技创新中构建了智慧低碳的水网络、韧性稳健的水系统、敏捷高效的水服务、品质和谐的水生态。“十五五”城投水务将在原水系统与供排水管网系统韧性提升、二次供水模式优化、城市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治理与高效能运行等多领域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实践。
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陈广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兼第三设计院支部书记邹伟国分享了城市更新背景下的水务可持续发展思考。邹老师从排水系统提质增效、排水系统韧性提升、水务与城市功能融合、水务设施数字化应用四个方面分享了水务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兼第三设计院支部书记 邹伟国
苏伊士中国环境科技总裁张军提出 "场景式”共同创新理念,分享了存量市场的提效之道。张军总指出当前市场发展趋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户需求亦变得更加多样化:更加场景化的细分需求、更加高效节能的解决方案、从高性价比到价格主导的更高性价比。企业应该让价值创造回归理性轨迹,建立共生式创新范式,真正实现从技术赋能到业务赋能的跃迁。
苏伊士中国环境科技总裁 张军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哲晓围绕“水务技术产品创新策略实践”,阐述了“如何让解决方案牵引产品实现”的系统性理论。水务行业从“增量时代”向“存量时代”转型,本质上是应对资源约束、环境压力和需求升级的必然选择。这一转型需通过提高“从社会需求到解决方案,再到产品”的价值集成度,提高社会价值贡献和竞争力,进而提高回报。在实践过程中,中建环能融合“科学家思维”与“企业家思维”,构建了技术产品化转化范式:需求的多维分析– 产品力的场景赋能 – 产品到应用的循环促进。
中建环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王哲晓
在讨论环节,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傅涛指出,环保行业中真正具有颠覆性的技术较少,但在智能化赋能下,通过精细化管理和产品化服务可大幅提升服务质量,且降低成本。水务企业在存量资产时代需考虑如何保持资产保值增值,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竞争力。新的封神时代正在到来,众神归位,追本溯源,企业的生态位正在重塑。
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研究院院长 傅涛
中国光大水务有限公司副总裁王冠平、江西省华赣环境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李永飞、佛山水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张印、中国铁工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文刚、深圳市博铭维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代毅分别从市场化重资产企业、省级环境集团、市级水务企业、央企背景的环保公司、民营技术装备型企业等不同维度进行了行业十五五技术战略思考分享。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