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在京隆重召开。会上,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轮值总裁陈春生以《“膜”力驱动,碧水源技术创新领航水务变革新局》为题做了主题分享。
3月27日,2025(第二十三届)水业战略论坛在京隆重召开。会上,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轮值总裁陈春生以《“膜”力驱动,碧水源技术创新领航水务变革新局》为题做了主题分享。
陈春生提到,水循环是地球的天然处理器,膜科技则是文明的算法升级。当水资源危机倒逼人类文明新觉醒,如何以科技革命解码水循环密码、以产业变革重塑流域生命共同体,既是践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国之大者”,更是锚定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支点。膜技术凭借其“精准分离、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独特优势,已成为破解困局的核心技术路径。
陈春生
01技术范式革命-解码膜技术重构水世界的底层逻辑
在全球水资源治理面临多重挑战的当下,水务行业正经历深刻技术变革。传统水处理工艺应对微塑料、抗生素及全氟化合物等新型污染物存在局限,而以精准分离见长的膜技术,凭借其分子级过滤精度与定制化解决方案,正在推动水处理技术体系向更高效、更可持续的方向演进。
联合国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淡水缺口将达40%,而传统水处理技术对高盐废水、新兴污染物、能源消耗等痛点愈发乏力。膜技术凭借其“精准分离、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独特优势,已成为破解困局的核心技术路径。
目前,传统的水务领域市场需求已从“新建”向“存量”转变,但新兴模式和新兴领域的市场还在不断增长。2024年全球膜法水处理市场规模突破5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海水淡化、工业零排放、再生水回用三大新兴领域贡献超60%增量。
陈春生表示,新的市场与新的商业模式需要创新技术的支持。正渗透膜(FO)、石墨烯复合膜、生物仿生膜等前沿技术相继突破实验室瓶颈,美国奥赛斯水务公司正渗透膜已实现能耗较传统RO降低50%。
不仅如此,创新技术的应用场景也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从新加坡再生水厂的“新生水计划”,到沙特新未来智慧城的零液体排放系统,膜技术正从“水处理工具”升级为“城市水循环的核心引擎”。
全球水务产业已进入“膜时代”,而中国正从技术追随者转变为齐头并进,部分达到反向输出阶段。
陈春生表示,中国膜产业用20年走完了发达国家50年的道路,市场规模全球占比超30%,国产反渗透膜市场占有率从2010年的不足5%跃升至2023年的65%。在印尼雅加达、埃及开罗等海外项目中,中国膜技术替代欧美产品成为首选方案。中国膜产业以“高铁速度”完成逆袭,从技术代工到标准输出,在雅加达、开罗的蓝天碧水间,中国方案正在重绘全球水务产业链图谱。
02碧水源密码-构建膜科技“中国范式”的四维引擎
陈春生感言,如果说膜技术是打开水危机的金钥匙,碧水源就用二十年锻造了四重“密钥基因”。
在材料革命方面,碧水源不断向高端化和细分领域延展。在半导体级超纯水膜领域,碧水源研发出IC系列的膜原件,让脱盐率达到99.8%的“膜界珠峰”;在工业低盐和高盐两大应用场景中,碧水源定向开发出两款反渗透膜产品,解决了工业膜领域的“卡脖子”难题;针对盐湖提锂领域,碧水源研发出适应碱性水质的钛系吸附剂,犹如“水中淘金”的分子磁铁;在医药超滤膜方面,研发出医药级中空纤维膜,实现0.01微米的精准筛分,堪称生物制药的“纳米手术刀”。
在装备进化方面,碧水源推出了三类产品:在传统污水处理和资源化方面,推出振动MBR技术,该技术化身“节能武士”,让能耗指标下降20%的同时提升处理效能;双膜海水淡化系统的大规模工程应用方面,碧水源已实现10万吨、20万吨级别工程的国产化示范,目前千吨级的海水淡化装备已经实现了国际出口,走向澳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在移动供水方面,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作为颠覆性水处理范式,正以“移动水厂”形态重定义分布式治水边界。
在工艺革命方面,碧水源研发“MBR-DF”双膜新水源工艺构建水质净化的“高速公路网”,实现了污水向Ⅲ类水的进化;工业零排放领域,通过超高压的反渗透膜,以及可进行分盐的高盐型纳滤膜,实现了工业零排领域分盐膜的完全国产化,以及成本可持续;在盐湖提锂方面,碧水源形成“吸附-膜法”的解决方案,用全球首创的钛系吸附剂改写了“锂三角”游戏规则。
在创新生态方面,2024年,碧水源根据“1+5+N”研发矩阵构建创新蜂巢,凝聚起科研最大合力,每年孵化2-3项颠覆性技术,不断实现创新突破;产学研用方面,碧水源“创新飞轮”加速转动,碧水源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揭牌,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同步成立,构建开放协同创新生态,让科技成果转化周期缩短60%;研发成果方面,近两年碧水源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近20项科技奖项,展现了膜技术研发“策源地”的创新动力。
04升维之战——从水务供应商到生态文明建筑师
碧水源构建“膜材料-膜工艺-膜装备”三维技术矩阵,不仅持续领跑市政水务提标改造、工业废水零排放等主战场,更在盐湖提锂、医用分离等尖端领域实现破壁突围。膜技术正从“末端治理”向“资源循环”跨越,碧水源以创新驱动水务与资源循环全领域突破。
编辑:李丹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