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薛涛:环保行业不是“内卷”,而是出清和优胜劣汰

时间: 2025-08-13 09:09

来源: 经济观察报 

作者: 杜涛 

薛涛认为,环保行业当前的情况不是“内卷”,更应该定义为市场出清或优胜劣汰。首先在其他领域之所以需要破“内卷”,核心原因是行业存在超量生产,大量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行。

7月1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025年7月18日,工信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宣布,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建材、机械、汽车、电力装备、轻工、电子、医药等十大重点行业的稳增长工作方案即将出台。

随着政策的推进,“反内卷”行动已箭在弦上。尽管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研究院执行院长薛涛所处的环保行业未被列入工信部提及的十大行业。但他认为,此次国家提出的“反内卷”举措肯定会延伸到其他行业和产业,相关企业要提前做好准备。薛涛所在的平台拥有数百家环保企业会员。今年以来,他已走访数十家环保企业开展调研。

8月6日,经济观察报就环保行业当前面临的“内卷”问题专访了薛涛。他认为,环保行业当前的情况不是“内卷”,更应该称为市场出清或优胜劣汰。由于环保行业基本属于定制化领域,因此不存在传统意义上的产能过剩问题。当前环保遇到的问题,部分源于环保治理强度的高峰已过,市场需求下降,其中市政基础设施领域的需求下滑态势尤为明显,工业治污领域则处于波动调整中。

薛涛解释道:“以前无论是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各类环保项目,行业投入都比较大,甚至出现过垃圾不够焚烧的情况,这其实已经意味着市场需求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叠加财政紧张带来的支付压力,行业自然会进入出清阶段。”

经济观察报:此次中央提出“反内卷”,对环保行业会产生什么影响?

薛涛:我个人认为,环保行业当前的情况不是“内卷”,更应该定义为市场出清或优胜劣汰。首先在其他领域之所以需要破“内卷”,核心原因是行业存在超量生产,大量产品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行。

环保行业中的装备领域不同于其他制造业、不存在“超量生产冲击市场”的商业模式。因为无论是市政基建中运用方面还是工业污染治理场景,绝大部分产品都是以定制化为主——工程本身是定制的,技术装备也大多如此。所以,尽管行业中会有部分低价抢标的现象,但整个行业并不是利用产能优势进行“内卷”。

经济观察报:你提到环保行业的“内卷”本质是出清,为什么这么说?

薛涛:环保行业的“内卷”主要源于两方面原因:首先是环境治理强度的变化。比如大气、水、土壤等领域的治理强度,直接与市场规模息息相关。

从市场实际情况来看,工业排放经过治理后强度下降,对应市场自然会缩小;水治理市场在逐步修复过程中,需求强度也呈现下降趋势;而土壤修复难度较大,投入较高,市场拓展相对缓慢。

其次,此次“反内卷”针对主要是过度产能释放,通过规模化优势挤压行业空间甚至盘剥上下游的情况,但这些问题在环保行业并不存在。

环保行业的头部集中度不高,区域性市场分割现象依然存在,尚未形成龙头垄断市场格局,更没有存量超量生产的问题。

所以说,环保行业当前的优胜劣汰,是市场需求下降带来的自然结果,属于市场出清过程,而非“内卷”。

经济观察报:这种市场出清背后的原因是什么?行业发展遇到了哪些核心问题?

薛涛:这个问题需要结合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来看。环保行业可分为市政基建投资运营类和工程设备技术供应类两大板块。

从市场规模来看,市政基建投资运营类占据主流,但这类业务又对地方经济和财政状况依赖度比较高,可以说市政环保领域的发展驱动力几乎都来自地方政府投资。

从行业属性来看,环保行业又是一个典型的公益行业,不可能实现自我付费,必须依靠外部投入支撑。由于以前各类环保项目(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投入规模较大,甚至出现过垃圾不够焚烧的情况,这其实已经表明市场需求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现象。叠加当前地方财政紧张带来的支付压力,行业自然会进入出清阶段。

经济观察报:与上一轮环保行业遇到的问题相比,这一轮有哪些不同?

薛涛:上一轮行业问题的出现,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行业自身发展的因素。回过头来看,当时铁汉生态、东方园林等环保企业在项目融资中遇到难题,主要源于外部环境因素,特别是当时大力推行的PPP模式引发了金融机构对风险的担忧。

可以说,政策要求、金融机构的风险考虑与企业自身扩张过快,共同导致了当时的结果。不过,当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抽贷,且抽贷对象多为民营企业。

从性质上看,当时的环保行业只能称为结构性调整,而非市场出清或去产能。因为当时的政策仍在鼓励环保行业发展,市场需求也依然存在——节能环保甚至被列入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彼时有大量的国央企出手收购民营企业,地方政府纷纷成立自己的环保产业集团。若是放到现在,国央企还会这样大规模收购吗?

而且,当时市场需求依然存在,即便部分民营企业被收购,对上游的中小供应商企业的影响也相对有限。

现在行业面临的困境实际上是从2022年开始的,与地方财政困难同步显现。疫情及其他因素导致地方财政收支紧张,进而使得环保投入缩减,上下游市场需求下降,行业由此进入淘汰阶段。

经济观察报:若是环保行业经历市场出清后,依托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可能出现一个中国版的“威立雅”吗?

薛涛:仅靠规模扩张不太可能实现这一目标。

首先,从历史发展的优势来看,目前环保行业主流的特许经营模式起源于法国。威立雅、苏伊士等法国企业通过这一制度创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早已形成先发优势和头部聚集效应,它们的领先地位远超行业其他竞争者半个身位。可以说,这些企业凭借制度模式创新积累的经验,在技术、服务等其他领域也领先于国内企业,得到了全球市场的广泛认可。

12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薛涛

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获得理学学士和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现任E20环境平台执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执行院长,北京易二零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湖南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工业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兼职教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硕士生校外导师,天津大学特聘讲师,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PPP双库的定向邀请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镇水体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应用中心村镇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专家,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注册专家(基础设施与PPP方向)、国家绿色发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库专家、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化学品和废物环境管理智库专家、中国环保产业研究院特聘专家、中国环保产业协会环保产业政策与集聚区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垃圾焚烧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部“污泥处理处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特聘顾问。住建部指导《城乡建设》杂志编委、《环境卫生工程》杂志编委、财政部指导《政府采购与PPP评论》杂志编委,并担任上海城投、天津创业环保、碧水源、中建环能等上市公司独立董事。

在PPP专业领域,薛涛现任清华PPP研究中心投融资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全国工商联环境商会PPP专委会秘书长、中国PPP咨询机构论坛第一届理事会副秘书长、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PPP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国合中心PPP专家库成员、中国青年创业导师、中央财经大学政信研究院智库成员、中国城投网特聘专家等。

20世纪90年代初期,薛涛在中国通用技术集团负责世界银行在中国的市政环境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其后在该领域积累了十二年的环境领域PPP咨询及五年市场战略咨询经验,曾为美国通用电气等多家国内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询服务,对环境领域的投融资、产业发展和市场竞合格局有着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华大学环保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着力于环境产业与政策研究、PPP以及企业市场战略指导等方向。

出版书籍有《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和《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其中,《涛似连山喷雪来:薛涛解析中国式环保PPP》于2018年12月1日正式出版,2021年11月再版;《薛涛解析管理之道与认知之得》2024年7月出版。

主要工作成果包括英国全球繁荣基金全国水务PPP示范项目典型案例研究 、城市水务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与政策建议研究、贵阳南明河综合整治(BOT+TOT)项目(北控水务) 、财政部第二批示范项目世行贷款宁波厨余PPP项目等。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