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有毒“营养土”竟在直播间热卖?污泥处理处置之痛:出路、监管与代价

时间:2025-11-03 09:39

来源:澎湃新闻、中国水网

评论(

中国水网从澎湃新闻了解到,该报记者发现网上多款热销低价“营养土”镉、铅、锌等重金属含量超标,于是赴江苏淮安、泰兴、南京和安徽亳州等地,对低价“营养土”产业链展开暗访调查。

中国水网发现,污泥非法处置问题屡见不鲜,时常有不法分子为了利益,未经无害化处理仅通过简单过筛,就将污泥加工制作成有机肥、营养土或非法填埋等。

种种事件引发了行业对污泥处理处置问题的关注。污泥处理处置有哪些方向?背后存在哪些难点?

01.污水厂污泥未经处理做营养土

澎湃新闻记者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调查时,一家营养土公司——淮安鸿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直言自己没有固废处置资质,网销的低价营养土,全用的是这里挖地基的渣土,但他无法出具检测报告。记者现场装取了一袋“营养土”送检,结果显示,铅、镉、锌含量均超标。

记者在江苏淮安、安徽亳州等地溯源调查发现,具备一般固废处置资质的工厂为了获取处置补贴费用,大量接收城镇污水厂污泥、造纸厂等工业污泥,以及废弃渣土等作为原料。

在江苏省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查到淮安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登记情况。天眼查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248万人民币,曾因大气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问题,多次被处罚。

另一家营养土企业——淮安沃隆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记者检测出重金属超标最严重的“花香泥”牌营养土的厂家。据公开招标文件显示,沃隆农业曾多次中标污水处理厂、石油矿业、烟草等公司的污泥、白水废弃物、钻井水基泥浆岩屑及泥饼等固废无害化处置项目,有的项目中标金额达数百万元。

当地行业人士告诉记者,存在“中介”帮助候选公司获得中标资格,从中抽取一定费用。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张玉彬告诉澎湃新闻,这样的问题土壤不建议用来种植蔬菜,土壤中的重金属会被蔬菜水果吸收。若被人食用,肠道会吸收这些重金属,对人体产生健康危害。若人体皮肤直接接触这些受污染的土壤,也可能吸收重金属,造成健康危害。

a0bfcd03bb71f83bde2fc441c47aa81b.png

图片制作来源为澎湃新闻

02.污泥非法处置问题频发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问题污泥被用作各种用途引发社会舆论的情形不在少数。

近日,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巡回审理了一起污泥非法处置案件。多年前,泰州的卞某某创办了制造厂,生产无缝钢管。而由于工艺原因,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废水、污泥,需要进行专业处理。为了省下1000元/吨的处置费用,卞某某在9年时间内默许、授意他人对4000多吨污泥进行填埋,其中还有近30吨有毒性危险特性,属于危险废物,造成公私财产损失高达300余万元,对当地土壤及地下水环境构成严重威胁。扬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大运河环境资源法庭作出一审判决:卞某某犯污染环境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九个月,并处罚金。

2024年,央视曝光河北石家庄无极县有不法商家为追求利润,在有机肥中掺入劣质原材料,甚至使用危险废物污泥来制作有机肥,严重威胁生态和粮食安全。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中间商从当地皮革厂商收走污泥,不进行无害化处理,等待自然干化后就发往全国各地。某中间商告诉记者,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确实绕不开,但他们有办法瞒天过海。他说,通过虚开危险废物转移五联单的方式就能让相当一部分污泥逃避监管。

一直以来污泥堆肥路线的安全性一直受到公众的质疑。河北危废污泥作有机肥的问题暴露之后,让污泥堆肥路线“雪上加霜”。

2022年4月,第二轮第六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河北省发现,邢台、唐山、衡水枣强等地部分企业长期违规处置污泥,环境风险隐患突出,一些地方监管不力。

在邢台,隆尧县正祥牧业有限公司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以养殖蚯蚓名义,与邢台市污水处理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19家单位违规签订污泥处置合同,非法接收生活和工业污泥8.8万余吨。接收污泥后,该公司仅利用少量污泥养殖蚯蚓,其余大量污泥都非法倾倒堆放在耕地上,侵占耕地面积超过226亩。

2021年4月,中央第二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发现,辽宁朝阳因污泥处理设施不足长期违法临时堆存40余万吨污泥,环境风险隐患突出。朝阳市紧急委托三家企业应急处置新产生污泥和临时堆存污泥。因三家企业处理能力不足以及还有两家企业未办理相关审批手续,也未按照国家有关工艺规范要求对生产设备进行改造。相关责任部门没有对污泥处置过程实施有效监管,应急处置演变成长期违法处置。

种种案例触目惊心,引发了社会的讨论,也引发了人们对污泥处置问题的关注。

这些案例也引起行业的深刻思考,为什么问题企业可以频频中标关乎环境安全的处理处置项目,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污泥,为什么会悄无声息的流入市场买卖,甚至全网直播销售?为什么记者冒着危险暗访披露的乱象,往往只是引起一段时间的关注和热议,等等,这些问题的背后的根源性问题,可能是化解相关乱象的真正关键。

03.污泥农用被“一刀切”,或因存在监管风险

从处置的角度,目前污泥主要有三种出路:土地利用、填埋和焚烧。早期,污泥卫生填埋因简单易行、处理效率高、成本相对小而曾“独领风骚”,但因为其占地大且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也一直备受诟病。随着各地原生垃圾不再填埋,以及资源化的政策趋势,污泥填埋基本走到了尽头,土地利用与污泥焚烧成为当前政策主要的鼓励方向。

按照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学院副院长、低碳水环境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洪臣的说法,土地利用主要包括农田利用、林业利用,以及土壤改良,是污泥处置资源化最主要的方向。在欧洲,有四分之一的污泥被填埋,十分之一被焚烧,超过一半的污泥进行土地利用;主要是农业循环利用,林业、园林和土壤改良用量很少。但在我国,污泥产品被明确禁止农业利用。(推荐阅读:王洪臣:污水处理厂稳定运营,需要破解政策难题)

农业行业标准《NY/T 525-2021有机肥料》明确规定:有机肥料生产原料应遵循“安全、卫生、稳定、有效”的基本原则,优先选用附录中的适用类原料,禁止选用粉煤灰、钢渣、污泥、生活垃圾(经分类陈化后的厨余废弃物除外)、含有外来入侵物种的物料和法律法规禁止的物料等存在安全隐患的禁用类原料。

由于污泥农用受政策限制,目前污泥的土地利用仍然以园林绿化用土、盐碱地修复等为主。

国内对污泥农用的可能性进行“一刀切”背后的原因,也或许是出于对监管的忧心,害怕发生类似此次“营养土”与2024年石家庄无极县有机肥的事件。

杭世珺曾分析,禁止污泥产品农业商用,一个主要原因应该是管理部门担心污泥泥质不好——经常有一些不达标的工业废水被偷排到生活污水管网里或附近河体里,工业污水产生的污泥,成分复杂,隐藏的风险较多。政府虽然也对工业污水偷排有所查处,但因为工业排污监管不力,以及管网建设和管理不到位,这种问题在不少地方依然存在。

同时,协同焚烧作为主要的污泥处置方式之一,如借助水泥窑、电厂、垃圾焚烧厂等设施协同处置污泥。

从当前的政策上来说,大方向也是鼓励协同处置,但协同处置仍需要有一个顶层设计,特别是收费机制。对于需要自费处理污泥的污水厂,什么样品质的污泥该收多少钱?如何核查和监控?这需要建立起相应政策,制定一个公开透明合理的价格机制,让污水厂和焚烧厂可以双向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垃圾焚烧厂协同处置污泥市场的发展。

目前行业也尚未对污泥掺烧形成技术上的共识,未见国家/行业颁布标准、规范或技术指南,掺多少?怎么掺?焚烧过程的技术参数怎么确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如何修订?这些关键因素尚不明确,也让不同部门间的管理沟通与协调困难重重。

尤其是在当前双碳目标下,传统以简单弃置为导向的粗放和单程式处理处置模式将逐渐被资源循环利用驱动的物质、设施、产业多元协同模式所取代。

在张辰大师团队的一篇论文中就提到,对于污水污泥,应优先采用能源化和资源化途径,如高含固、协同厌氧消化,提高产气率、降低CH4散逸等排放。土地利用受限时,积极采用热解碳化工艺,采用焚烧工艺时应重视低品位余热的回收利用。对于管渠污泥和河湖底泥,重点在于去除杂质后无机颗粒的建材、工程利用,充分利用无机质替代天然黏土,减少自然资源开采,并尽量减少长距离运输带来的碳排放。

由此,在讨论污泥处理的挑战和出路时,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不仅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还要兼顾经济成本、环境影响以及政策导向。虽然土地利用和污泥焚烧是目前的主要方向,但要实现污泥的有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还需要政策的支持、技术的创新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编辑: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