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任务艰巨
尽管“十四五”期间全国加快了老旧管网改造的步伐,但我国城市供水管网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管网已运行超过30年,这些管网的漏损率高,安全隐患大,目前管网改造仍然面临三难:
一是改造成本高。根据国家发改委有关数据,未来5年需要改造的供排水等各类管网总量将近60万公里,投资总需求约4万亿元,约为“十四五”期间预计投资额的2.75倍;
二是施工协调难。管网改造涉及多部门审批,多单位协调,尤其在人口密集区或老旧道路施工,还面临着严格的时空限制;
三是社会影响难以避免,管网改造工程带来的交通不畅,环境污染、临时停水等情况难以完全规避,可能对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
3、智慧化融合的程度不深
虽然智慧水务已成为行业发展的趋势,但仍存在重硬件投入,轻软件融合的问题:
一是智慧系统与实际业务脱节,一些智慧水务系统与现有的生产调度运维管理的流程结合不够,同时受技术制约和复杂多变的情况影响,智慧系统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有待提高;
二是数据互联互通存在壁垒,由于缺乏统一的行业标准,不同厂家设备的数据格式,通信协议各异,水务企业的生产调度、客服等部门之间存在一定的数据壁垒,导致信息整合的难度增大;
三是网络安全风险凸现,随着智慧水务系统与互联网、物联网的逐渐融合,网络攻击数据泄露等风险增加,安全防范体系有待加强。
4、资金压力问题凸显
供水作为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在基础设施的建设、运维改造、政策达标三大领域上,均面临着较强的刚性支出。目前多数的供水企业仍以银行贷款作为主要的融资手段,而供水项目的投资回报期长达10~20年以上,企业需频繁借贷,融资成本较高,同时保本微利的行业属性也制约了收益空间,企业难以通过自身的盈利积累补充资金,资金压力成为制约水企稳定运营和升级发展的核心瓶颈。
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站在“十五五”的新起点,许雪菁分享了几点关于供水行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一是以水价机制改革促进供水行业健康发展。首先,促进阶梯水价机制的完善,实现资源节约与收入优化;其次,建立水价与能源原材料成本的动态联动机制,以及标准化的成本监审和快速审批通道,缩短调价周期,减少政策滞后性导致的亏损;最后,完善政府补贴补偿机制,避免企业独自承担社会成本,促进行业整体良性发展。
二是以加快供水设施改造筑牢产业发展根基。供水基础设施是实现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载体,在当前国内城市供水设施总体完善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存量设施的体制改造。一方面以新国标为依据,从工艺设计监测体系、应急保障上做好水厂工艺深度化改造;另一方面加快推进管网更新和布局优化,用球墨铸铁管等新型的管材替代落后的管材,并通过分区计量管理分析,科学规划管网布局,同时促进住建、交通、城管、社区等多方联动机制的构建,打通审批与协调壁垒,保障改造工程顺利推进。
三是以科研创新和数字化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面对供水行业多重复杂挑战,科研创新和数字化建设是破局的重要措施,一方面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建研发平台,围绕新国标处理技术,高效水资源利用节能降耗等课题,促成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落地。另一方面持续深化智慧融合,加大智能水表监测终端等物联网设备的部署,搭建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平台,整合水质水压监测,智慧场站等系统,并推动AI技术应用实现生产自适应运行。同时强化网络安全防御,推动企业从经验管理向数据驱动转型。
四是以构建二次增长曲线突破业绩增长瓶颈。探索二次增长曲线,既是应对传统业务增长放缓的前瞻性选择,也是推动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未来供水企业可构建多元协同的发展格局,通过拓展业务边界,增强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如深化水务加环保融合,拓展水环境治理,污泥处置等业务,推进水务加新能源发展,发挥现有设施用地优势,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满足企业自用及销售需求,探索水务加服务模式,输出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和先进技术,拓展增值收入。
五是以强化资金筹措助力供水事业升级。资金是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创新发展的核心保障。面对资金需求刚性增长的巨大压力,企业需积极构建多元资金供给体系,一是用好政策性专项贷款,商业银行信用贷款,行业间交易商协会的债券市场等传统融资渠道,发挥其在供水企业资金筹措上的核心支撑作用;二是探索Reits、ABS等资本市场创新工具,盘活存量资产、引入社会资本;三是积极申报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等专项资金,借助政策红利缓解资金压力,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最后许雪菁表示,时代的浪潮奔涌向前,“十四五”的篇章已然写就,“十五五”的蓝图正在由我们共同挥毫。绿城水务愿与各位业界同仁一道携手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共同推动我国供水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为保障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作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陈伟浩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1352106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