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环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紧扣集团“一四五五”发展战略,积极响应集团在西藏地区的业务部署,主动服务高原城市基础设施升级需求,成功完成拉萨市百淀污水处理厂进场干管紫外光固化修复工程试验段。
该段管道单次修复长度达101米,管径DN1200,施工海拔超3650米,是我国在高海拔、缺氧、低温环境下首次成功实施的超长大管径紫外光固化修复项目,实现了高海拔地区市政管道修复技术的重大突破。该项目的顺利完成,不仅有力提升了拉萨城市污水系统的可靠性和生态安全性,也为我国高原地区城市更新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技术新路径与工程范例。
高原环境,空气含氧量低、紫外线强烈、昼夜温差大,对修复材料固化稳定性、设备动力输出及人员操作精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项目团队以技术为刃、以创新为盾,成功克服各类难题,实现高质量施工。
创新材料配方:适配高寒缺氧环境
针对低温低氧环境,成都环境建设公司下属成环新材料公司专项调整高原型配方,提升材料低温流动性和光敏活性,确保在紫外线强烈但气温骤降的环境中依然实现均匀、深度固化,保证内衬层厚度达标、结构完整。
全面设备保障:双重备份+高原调试
针对高原降效问题,所有关键设备(紫外光固化系统、送风设备、检测仪器等)均经高原性能调试,全面采用“双备份+功率富余”配置,确保动力稳定、控制精准。施工中使用的紫外光固化车、23方吸污车等大型设备,经铁路专运抵达拉萨,保障设备状态完好。
高效技术应用:修复效率高
本次修复采用紫外光固化内衬法(UV-CIPP),通过CCTV机器人前期检测、高压水清淤、软管拖入、紫外光照固化等工艺,在管道内部形成高强度复合内衬管,全面恢复结构功能。仅用4天即完成传统开挖需数月的工程量,全程地面作业,无噪声扬尘,对周边生态“零干扰”,管道修复后强度甚至高于原设计标准。
科学人员组织:专业备战高原作业
项目团队实施“提前进驻-阶梯适应-实时监测”的高原作业机制,配备氧气瓶、气体检测仪、正压呼吸器等防护装备,人员轮班作业,全程未发生一例高原反应引起的作业中断。
严谨质量验证:质量完全达标
(固化后CCTV检测画面)
修复后经CCTV内窥镜检测与压力测试,修复段管壁光滑、密封良好,内壁光滑数据全部符合验收规范,可显著延长管道使用寿命20年以上。
成都环境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始终秉承“以匠心铸精品,以服务赢满意”的理念,依托扎实的技术整合能力、前瞻的研发体系和卓越的工程执行力,持续深耕高原市场,积极拓展西部高海拔地区业务。
未来,公司将继续推动非开挖技术在复杂环境中的创新与应用,全力保障城市基础设施的安全、绿色与高效运行,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坚实的环建力量。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