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生活品质提升,传统供水模式在“最后一公里”环节的弊端日益显现——老旧管网锈蚀、二次供水设施污染、水质不稳定等问题,直接影响居民饮水安全。
近期部分地区出现水质事件,从通告上的原因看,因管道内水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管道内积成物剥落,是本次导致用户端的自来水混浊、有颗粒物等水质问题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暴露出末端供水管理的薄弱环节。浙江天行健水务有限公司“二阶水厂”供水模式创新性地将深度处理环节下沉至社区终端,以“市政水源+陶瓷膜深度净化+闭环循环系统”为核心,直接对接入户管道,彻底规避了二次污染风险。
传统二次供水的痛点:安全防线亟待加固
在传统供水体系中,自来水从水厂输送至用户家中需经过漫长的管网和二次供水设施(如小区水箱、加压泵站等)。这一过程中,水质可能面临多重威胁:
01储水设施污染:
老旧水箱易滋生细菌、藻类,甚至混入异物;
02管网老化:
金属管道锈蚀、PE管材析出有机物,导致重金属和微塑料污染;
03余氯衰减:
长距离输送后,消毒剂浓度下降,微生物风险增加;
04过量余氯:
长时间过量余氯导致管壁腐蚀、管壁附着物脱落;
05污水倒灌:
自来水管网抢修,引起污水倒灌;
06水质突变:
常规水处理工艺无法有效处理;
07流态变化:
不同水源变化引起管网水质变化或管道内水力条件发生改变,导致管道内积成物剥落;
08管理滞后:
人工巡检难以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应急响应效率低。
管道污染风险具有多环节、隐蔽性特征,这些隐患使得“最后一公里”成为水质安全最薄弱的环节,传统“以检代防”模式已不足应对。“二阶水厂”通过将深度处理下沉至社区,结合陶瓷膜及无人值守等技术,可系统性化解从水源到龙头的各类风险,是未来饮水安全的必由之路。
陶瓷膜技术:二阶水厂供水的“安全铠甲”
“二阶水厂”是指城市供水系统中在传统二次加压设施基础上集成深度处理工艺的新型供水节点,其核心特征是通过“压力提升+水质净化”的双重功能重构,实现从“保压供水”到“优质供水”的升级。该设施通常设置在配水管网关键节点或社区终端,采用膜过滤(如陶瓷超滤)、高级氧化等工艺,在完成二次加压的同时,对水中微生物、有机物及微量污染物进行针对性去除,使出水水质优于现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形成压力保障与水质提升的协同解决方案。其技术本质是将水处理流程从集中式水厂向分布式终端延伸,是传统二次供水系统的智能化、品质化演进形态。
“二阶水厂”供水模式的核心在于“分散净化、提压提质、就近保障”,而陶瓷膜技术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利器”。相较于传统有机膜,陶瓷膜具有以下突出优势:
01超强过滤性能,精准去除污染物
物理筛分机制:纳米孔径截留细菌、病毒、胶体等,出水浊度稳定≤0.05NTU(水质指标优于《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22),远优于国标1NTU的要求);
02超长使用寿命与稳定性
寿命长达20年,抗压强度达0.7MPa,适应复杂管网环境;耐酸碱、耐高温,清洗周期长,运维成本降低50%以上。
03绿色低碳,安全无残留
零化学药剂添加:采用“臭氧+紫外”双重消毒,杜绝氯消毒副产物;
零析出风险:相比于有机膜,陶瓷膜材质无微塑料析出风险;
节能设计:利用市政管网余压驱动,能耗较传统工艺降低30%。
典型案例实践
海宁高品质管道直饮水项目
海宁高品质管道直饮水项目是全国首例引入千岛湖原水直接进入社区,分区块现场深度处理的项目,开拓了原水到高品质直饮水供水的新思路。项目采用陶瓷超滤膜+纳滤膜过滤作为核心净化工艺,相较于传统膜材料,陶瓷膜具有更强的耐腐蚀性、抗污染能力和更长的使用寿命,能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等微粒;纳滤膜技术可进一步精细过滤,有效截留分子量更大的有机物、部分无机盐类等,保证了饮用水的安全性,同时保留了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实现了水质的深度净化与营养平衡。采用臭氧和紫外线杀菌消毒替代传统的氯化消毒,避免了消毒副产物的产生,确保水质无化学残留,同时臭氧还有助于氧化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提高水质的生物稳定性。该项目部署了先进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对水质实时监测,自动调节处理参数,远程控制设备运行,确保了处理过程的高效稳定,降低了人力成本,提高了应急响应速度。
义乌文华府社区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
义乌文华府项目采用全封闭供水设计,使用316L不锈钢管网,采用合格的市政供水为水源,为解决城市供水管网二次污染问题,根据小区的供水特点及设计要求,以现代化陶瓷超滤膜为核心处理技术,臭氧发生器叠加紫外消毒器多重消毒净化处理工艺,对接入的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不仅有效实现杀菌消毒与去除二次供水污染物的问题,可同时去除水中的异味和色度,改善饮用水的口感和品质。现代化陶瓷超滤膜深度处理工艺的应用,饮用水浊度稳定维持在0.05NTU以下,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消杀,将水龄控制在2小时以内,确保用水安全及水质鲜活,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健康水,实现了水质安全和运行效率的双重提升。
上虞鸿雁未来社区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
上虞鸿雁未来社区是浙江省首批24个未来社区试点创建项目之一,是绍兴地区首个未来社区,项目创新采用建筑一体化设计,供水设备与建筑给水系统同步规划,通过社区净水处理泵房,以陶瓷膜为核心处理单元的一体化深度处理系统,次氯酸钠发生器现场制备消毒溶液进行杀菌等多重净化处理工艺,对接入的自来水进行深度处理,实现24小时不间断循环消杀,将水龄控制在2小时以内,确保用水安全及水质鲜活,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为高密度社区供水改造提供了可复制样板。
上虞区金竹人家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
上虞金竹人家陶瓷膜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是在社区原有供水泵房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新增陶瓷膜深度处理工艺,有效去除因市政管网二次污染造成的水中杂质、微生物等,显著提升了管网末梢水质,彻底解决了水质浑浊、口感差等民生痛点问题。这一改造不仅以低改造成本和高效净化技术实现了传统二次供水迭代升级,更以管道高品质直饮水替代了传统自来水,减少了家庭净水设备或桶装水的依赖,兼具健康性与经济性。
金澜府高品质管道饮用水项目
为全面提升居民饮水品质,上虞金澜府小区创新升级,引入陶瓷膜超滤系统,打造覆盖17幢住宅楼、1064户居民的高标准直饮水工程。项目采用“臭氧协同陶瓷膜过滤”的先进工艺,设计最大供水量130m³/h,通过两套并联运行的管式陶瓷超滤膜设备实现物理精细过滤,出水浊度稳定在0.05NTU左右,配合臭氧消毒系统,在完全不加化学药剂的情况下,既彻底去除水中杂质和微生物,又保留有益矿物质。系统采用全自动PLC智能控制,利用夜间用水低峰期自动完成反冲洗维护,臭氧分解后的废水可实现零污染排放,兼具高效节能与环保优势。针对小区不同楼层供水需求,创新配置低、中、高区无负压供水装置,有效保证住宅小区的供水水压、水量和水质。
总结
这些示范项目技术路线各有侧重且成效显著,它们的共同经验表明,从“集中式”到“分布式”供水模式,可以因地制宜选择技术路线,创新性地将深度处理环节下沉至社区终端,在社区层面建立模块化净水站,通过缩短供水半径,有效规避长距离管网输水二次污染的风险,控制水龄在2小时以内,探索建立独立循环管网等创新措施,有效规避传统二次供水中的水箱污染、管网老化等风险。通过智慧监测系统实现水质实时预警,让“源头”到“龙头”的全流程安全保障真正落地社区,为新时代城乡饮水安全提供了可复制、可持续的解决方案。
饮水安全是民生工程的底线。“二阶水厂”供水模式通过技术创新与系统重构,将水质风险拦截在“最后一公里”之外,让居民拧开水龙头即是健康好水。未来,随着新质生产力在水务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一模式必将成为保障全民饮水安全的“标配”,为美好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清流。
编辑:赵利伟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