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案例】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

时间:2025-04-28 14:14

来源:中国水网

评论(

为促进行业交流进步,便于行业同侪互学互促,推动中国环境产业转型升级。E20环境产业圈层特推出《水务行业优秀案例汇编》,汇集了近150例案例,涉及村镇污水治理、工业废水治理、工业园区废水治理、水环境治理市政污水管网再生水回用、污泥处理处置等领域。

项目名称: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

推荐单位:北控水务集团

参与环节:运营 

项目所在地:广东省东莞市大岭山镇

项目概况

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主要承担着大岭山镇域范围辖下22个管理区和1个居委会的污水收集与治理任务,总用地面积约99741.338m² ,纳污面积约95平方公里,服务人口约40万人,设计处理规模为8.0万吨/日。该项目2007年开始建设,2008年6月通过环保验收,并进入商运,提标工程于2020年3月6日正式转商运,承接一期尾水。   

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采用AAO+A-MBR膜工艺,出水水质标准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标准的A标准和广东省地方标准《水污染排放限值》(DB44/26-2002)第二时段的一级标准中较严者。

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是东莞第一批BOT污水处理厂、是北控水务设备实训基地、是北控水务四星级水厂,是一座智能化支撑的社会化水厂。

示范意义

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是一座智能化黑灯工厂,通过提升系统程控率,实现全流程智能调控运行,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增强数据管理能力、保障水质安全、促进节能减排、树立行业标杆形象。

东莞市大岭山连马污水处理厂(一期)是一座富有环境教育意义的社会化污水处理厂。让公众参与到污水处理过程中来,增强市民对环保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与周边学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共同研讨水资源保护的新方法新技术。

项目亮点介绍

(1)实施效果

全面建设提升全流程自动化,工艺单元程控率达到96%以上,实现中控无人值守;全面智能感知提升,生产现场重点设备设施安装各类智能感知传感器,替代人工现场巡检;门禁系统建设,现场增设智能门禁系统,实现厂区监控无死角、现场人员安全管控;预警告警系统升级改造,中控系统植入预警卫士,替代人工监控运营,出现异常预警告警系统终端及时报警,实现“无人值守”,也确保了水质、设备的正常运行,建设成为“智能化标杆污水处理厂”。

组建生态环境教育基地领导机构、编制公众开放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针对不同参观群体(专业人员、成年人、少年儿童)编制不同的环境教育课件;升级厂区设施,如展厅、环境教育功能室等场所,建设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与环保部门、高校、企业合作,扩大企业影响力,成为一座对外开放的社会化污水处理厂。

(2)社会效益

智能化黑灯工厂的成功实行,树立了一个高效、绿色的发展典范,激励更多污水处理厂向智能方向迈进,推动整个行业的转型升级。

环境教育基地的成立,定期开展普及环保知识,增强市民对环保事业的理解和支持,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实践的机会,为企业储备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

(3)生态效益

全流程自动化运行,提高了整体运营效率,增强数据管理能力、保障水质安全、促进节能减排;光伏发电和中水回用的应用,推动绿色发展,实现资源循环再生,减少环境污染。

项目技术工艺/装备简介

(1)技术工艺/装备名称

智能化黑灯工厂、社会化污水处理厂。

(2)工艺/装备原理

智能化黑灯工厂:

①程控提升,对各工艺单元进行自动化程序编辑,实现工艺单元自动化调控。

②智能感知,生产现场重点设备设施安装各类智能感知传感器,通过数据传感实时反馈,替代人工现场巡检。

③门禁系统,现场增设智能门禁系统,通过后台记录,实现厂区监控无死角、现场人员安全管控。

④预警告警系统,中控系统植入预警卫士,替代人工监控运营,出现异常预警告警系统终端及时报警。

社会化污水处理厂:

①生态环境教育基地领导机构,统筹管理,保障公众开放工作的顺利开展。

②编制公众开放相关管理制度和工作方案,确保公众开放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措施地规范运作。

③针对不同参观群体(专业人员、成年人、少年儿童)编制不同的环境教育课件,保障每位参观者都能获得富有教育意义的体验。

④升级厂区设施,如展厅、环境教育功能室等场所,建设成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推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环保。

(3)工艺/装备特点

智能化黑灯工厂:污水厂全流程自动化运行、智能感知、厂区监控无死角、自动预警告警。

社会化污水处理厂:增强市民环保意识、培养专业人才。

(4)应用工业领域

生活污水处理厂。

(5)工艺/装备流程图

 image.png

(6)项目部分案列照片

WX20250428-141449@2x.png

编辑:黄延丽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