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正扬帆时 徐徐以图之——中建环能上市十年纪实(上篇)中,我们一同见证了中建环能蜕变成长。随着2019年中建环能正式成为央企的一员,中建环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探讨中建环能在央企时代的价值创造和转型之路。
十年,爬坡过坎的勇气始终如虹
环保行业的发展从跑马圈地拼资金就能极快的扩张,逐渐演变成为看效果、要价值的时代,行业竞争激烈,市场守卫艰难。
2019年
中建环能转变成为央企身份,实控人变更为中建集团。在一些环保企业因PPP项目暴雷而陷入困境时,凭借央企品牌资源与自身优势,成功开辟出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公司不断优化治理结构体系,通过切实发挥党委会把方向、董事会作决策、经理层抓落实的积极作用,形成了“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体系,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和业务领域的拓展,也成为了中建集团在环保领域的战略新兴产业代表企业。
2020年
中建环能拿下中国建筑历史上首个工业废水“零排放”项目--济宁能源高盐水资源化利用BOT项目,象征着中建环能在继钢铁废水处理后取得又一重大突破,为公司在煤矿高盐矿井水零排放业务领域提供技术产品、设备集成与运营服务提供了生长土壤和宝贵经验。
2022年
中建环能召开年度股东大会及第五届董事会、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完成首次授予,成为创业板实施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首批央企控股上市公司之一,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在人才结构方面,以客户为中心,构建了跨学科技术团队,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与高校共建实验室,联合培养高端人才,加速前沿技术落地。此外,建立技能等级评鉴体系,通过劳模工匠工作室、技能大赛等机制培养高技能人才,促进装备制造水平与运营服务质量持续提升。
2023年
中建环能EKP、ERP、PLM、PMS及财务一体化系统间的逐步上线与高度融合,实现中建环能范围内信息流、数据流、业务流的整体联动,大幅提升了信息共享能力,建立了总部级数据共享平台,为企业实现更加高效的管理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2024年
中建环能坚持稳健运营,经营性净现金流较同期增长,并连续14个季度为正;发布首份ESG报告,不断加强规范化运作与信披水平;出台《工法管理办法》,推动工程技术产品化和交付升级;构建“6+1”风险防控模式,强化风险管理;入选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十年,努力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
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面对人民对美好生态环境的需要,中建环能给出的答案是: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自身科技、制造属性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更多中建智慧与环境解决方案。
1 在浙江嘉兴:中建环能助力城市争创全国水生态修复试点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是长江三角洲重要城市之一,京杭大运河夹城而过。在嘉兴南湖,每天有约20万吨清水从补水设施点流入南湖,这里也可称作南湖清水的“补给站”,显著改善南湖的生态环境,使得南湖区域水体透明度大于80厘米;在九水,穆湖溪场站、长水塘场站、新塍塘场站3座降浊活水场站吞污吐新,为主河干道水质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撑,嘉兴更是成功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2 在山东济宁:中建环能与客户共创生态环境价值
济宁能源高盐水资源化利用BOT项目是济宁能源与中建环能携手打造的高盐水深度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示范项目。中建环能在本项目实施中,充分发挥了自身在环保领域的技术优势与中建集团在投资、建设领域的专业优势,将项目成功打造出精品示范项目,获得济宁能源及政府方高度好评。
项目自建成运行以来稳定达标,日处理高盐矿井水约1.06万立方米,回收水资源约1万立方米/天,并可提纯产出工业I类一等品硫酸钠,在降低矿井水含盐量和水资源循环利用方面成效显著。
此外,济宁能源与中建环能紧密合作,率先在全省开展煤矿高盐水治理技术标准建设,编制了《煤矿企业高盐水治理工作企业标准》,推动高盐水治理工作标准化、示范化运行,有效促进了煤矿高盐水治理技术路线不断优化升级。
3 在辽宁鞍山:中建环能助力污泥处置绿色转型与减碳实践
鞍山市作为辽宁省重要的工业城市,面临着市政污泥处理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鞍山市通过引入中建环能的先进污泥干化技术,年处理含水率80%的市政污泥达18万吨。通过干化处理,污泥含水率可降至30%以下,减量率达70%。干化后的污泥可作为生物质燃料用于工业燃烧,替代传统化石燃料。与传统填埋方式相比,污泥干化焚烧不仅减少了填埋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还避免了填埋过程中产生的甲烷(CH₄)和二氧化碳(CO₂)排放。干化过程中产生的余热还可用于其他生产环节,进一步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4 在四川成都:中建环能打造装配式污水处理厂助力生态治理
郫都区犀浦街道污水处理项目,中建环能采用新型快速生化处理与快速深度处理相结合的工艺,实现了工艺装置化、装置智能化、系统模块化、模块集成化,占地仅面积16.6亩,仅用75天完成了20000m³/d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克服了传统污水处理厂存在的建设周期长、占地面积大等问题,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编辑:赵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