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多方协同机制应水污染攻防战

时间:2013-01-30 10:13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吴妍

评论(

——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水污染事件系列报道 

新闻背景 

2012年12月31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一起因输送软管破裂导致的苯胺泄漏事故,泄漏苯胺随河水流出省外,致漳河流域水源被污染。1月5日下午5时左右,河北邯郸市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市区大面积停水事故。截至2013年1月6日中午,邯郸市政府通报称,经全力应急处置,邯郸市主城区85%以上居民已恢复正常供水。 

因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水污染事件被爆出而“失声”数日后,长治市市长张保于1月7日正式对外界回应,承认事故未及时上报长达5日并向公众“表示深深的歉意”。 

这样的情景如雷同电影桥段般被公众所熟悉——重大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水源地水质遭严重污染的消息百姓无从知晓,毫无预见性地大规模停水引发社会恐慌,相关部门在饱受全体公民及各路媒体强大舆论攻势下开始陆续道歉、检讨及追责。然而,污染事件之后,相关部门所给予的相关思考与对策功课似乎久久无法使得公众从上述事件中释怀,真正“接地气”的回应与行动似乎才能真正给予百姓一颗定心丸。对此,中国水网对中国供水服务促进联盟绩效专家、珠海水务集团供水业务部主任王杭州进行专访,王杭州为记者呈现了供水行业之于水污染事件中政府、供水企业、用户等相关各方的博弈与真切的故事。 

区域联网联动制度出于“自救” 

“多次污染事件说明,供水企业难于从政府层面得到可靠信息。” 

突发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措施一直是水污染事件之后的被社会各界广为关注的焦点之一,但是,应急措施的启动一定是在准确获悉的前提之下。 

据报道,在邯郸市5日接到通知前,浊漳河上游管理局就曾发现河水异样——1月4日晚间,相关工作人员发现浊漳河上游河面出现大量死鱼。相关负责人透露,因怀疑水体污染,管理局曾向上游的长治市相关部门核实,一直未得到回应。管理局及时通报了邯郸市,提前部署,“在山西省通报我们之前,我们就发现水质有污染。”邯郸市自来水公司负责人薛记中说,得知污染情况后,该公司决定停止从两个水源地之一的岳城水库供水,改为全部由羊角铺地下水源地供水。对于民众质疑为何事发5天才通报事故,长治市有关负责人表示是按规定报告的,“只要污染不出长治的边界好像就不用往省里报”。邯郸市相关人士曾表示,如果是在12月31日就及时通报,我们会在沿途布置监测点,检测污染物动向,及时调整供水方式,那就会给我们处理的时间,不至于立即关闭该水厂。 

“各地政府在处理突发事故时抱有些许地侥幸心理:只要不出界,就内部控制住——然而,藏着、捂着的结果会引发更大的灾难。”对此,王杭州表示些许无奈,“多次污染事件说明,供水企业难于从政府层面得到可靠信息。” 

王杭州介绍道,按照国家水源地管理规定,水源地管理责任在于各级人民政府。政府部门每年将大量财政预算用于水源地水质监测,大批的在线监测仪表的应用为水源保护架起屏障。“但这些在线监测系统对仅用于对付上级检查,仅停留在‘我也有监测’的阶段,对水质预警没有起到作用。”王杭州指出,因此,供水企业为了自救,各地供水企业纷纷联合起来,组成本流域的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区域联网联动制度”推行多年,并取得良好成效。例如广东省由供水企业建立的系统有:北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西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东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韩江流域原水水质监测与污染预警系统。 

上述各系统针对该流域原水水质的特点,结合饮用水水源水质的要求,以流域重点供水单位为核心,搭建水质监测信息交流平台,构建面向流域的原水水质监测与预警系统,全面掌握整个流域的水源水质情况。“这包括排入流域干流的支流水质,内河涌主要污染物及其浓度、水量等参数,并预测在某段时间某个地点发生突发污染后,实时发出预警,模拟计算污染物分布、扩散及其浓度等对流域各水厂的影响,使水厂得以抢夺先机采取应急措施,避免水质事故的发生。也为各级政府提供智能化决策手段。”王杭州判断,“事实证明,在多次水质事故中,该系统的搭建为供水企业处理事故赢得先机。” 

建立全维度水质信息公开体系 

“要公布水质,就应同时公布水源水质、出厂水质、管网水质、二次供水水质、用户水龙头水质。同时区分各自责任,不然有失公允。” 

据王杭州介绍,一般水司在水质公开方面每月定期公开出厂水和管网水的水质状况,例如合格率,浊度、余氯、总大肠杆菌群、细菌总数。地方政府每月公开出厂水、管网水、二次供水等水质数据。 

然而,根据广东省《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指引》规定,“地表水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水质必须满足GB3838中的Ⅱ类标准要求,且补充项目和特定项目应满足该标准规定的限值要求。地表水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必须满足GB3838中的Ⅲ类标准要求,并保证流入一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一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地表水饮用水源准保护区的水质应保证流入二级保护区的水质满足二级保护区水质标准的要求。地下水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要求地下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级、二级和准保护区)水质各项指标不得低于GB/T 14848中的Ⅲ类标准。”现实情况是,大量的水源无法满足Ⅱ类标准要求,甚至Ⅲ类标准都无法达到。“在水源水无法达标的情况下,水厂仍然必须保障出厂水达标。”王杭州说。 

_baidu_page_break_tag_

不言而喻,要使水质达标,需要水源、水厂、市政管网、单位管网或小区管网(包括二次供水)、居民用户管网的水均达标。在这一过程中,水源管理、保护责任在于地方政府各部门,提供达标的水源是政府的责任;供水企业仅负责水厂、市政管网到用户红线范围为止的区域;用户红线范围至用户水龙头由用户负责。因此,水质管理的责任在于政府、供水企业、用户,“因此,仅由供水企业公布出厂水和管网水水质,无法说明到用户水龙头的水质是否安全。”王杭州如是说。 

王杭州表示,按照设计规程,我们供水系统设计是按照水源水质为Ⅱ类,出厂、管网水是按照原水Ⅱ类水质标准进行设计施工;而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同时水源污染越来越严重,即使按照Ⅲ类标准评估,仍有许多水源地不达标,因此原水水质时有超达标现象;市政管网、小区管网、二次供水、居民家中管网均不是由供水企业负责施工,水质的责任全部由供水企业负责,这是典型的责、权、利不对等,造成供水企业不能承受之重。此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水源由政府管理,但出厂水由供水企业负责,面对如此高风险的水源,水质风险越来越大,对此我们应引起高度重视,我们应以系统的眼光考虑水质管理问题,建立起从源头到用户水龙头的水质保障管理体系,确保供水安全。 

王杭州认为,水质信息应包括:水源水质、出厂水质、管网水质、二次供水水质、用户水龙头水质等。“同时区分各自责任,不然有失公允。” 

保护水源地不止要各司其职 还须全民行动 

“对于水源水污染事件,供水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承担,只有各自承担起各自应有的责任,才能减少或杜绝水质污染事故发生。” 

饮用水水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地水质情况,水源管理、水质保护责任在于地方政府各部门,“提供达标的水源是政府的责任,作为水司,我们能做到的是我们管辖的红线范围内做好水源保护工作,发现违章时间,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检测到水质有问题时第一时间报告政府,要求进行处理,同时做好水质监测工作,在水源地建立起在线检测系统,联合流域供水企业,建立检测和预警体系,确保水质安全。”王杭州上述一席话概括了水司的并不宽泛的职责与权力。 

王杭州指出,对于水源地保护议题,我们应清醒认识到,我们赖以生存的河流,应不分上下游,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河,“而目前存在一种思潮,认为上游地区的人民为保护水源做出牺牲,下游的人民应为上游进行补偿,这不符合自然法则,就如我住在楼上,我家污水流到楼下,与我无关,谁叫你住我楼下,这是强盗逻辑,现在的情况就是如此。”王杭州表示,因此,作为上游城市,我们树立保护流到下游的水不受污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上游出现突发事故,各地政府应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向下游通报事故信息,采取有效应急预案。共同面对危机和处理危机。 

“对于水源水污染事件,供水企业无法独立承担,需要政府、企业、市民共同承担,只有各自承担起各自应有的责任,才能减少或杜绝水质污染事故发生。”王杭州如是说。 

•建言献策 

对于长治苯胺泄漏水污染事件,王杭州认为,政府相关部门应第一时间向供水企业通报相关信息,建立流域监测预警系统;强化流域管理,建立不属于任何地方政府的流域管理机构,统一调度流域的水量、水质等;制定严格的流域水质管理制度;水资源的合理配置。 

“现在的流域已不是自然生态了,流态早已处于人为的无序状态,长此下去,流域水质堪忧。”王杭州指出,为此,亟需规范流域的无序开发行为,使流域休养生息,须强化流域管理,流域调度须常态化,流域赖以生存的就是水,各行各业的开发行为必须服从水的调度。“也只有这样,在保证流域健康生存的前提下,发电、航运、供水、生态等的效益才可能最大化。” 

流域水质管理制度亟待建立,“美国对水源水质管理是非常严的,有清洁水法,它统筹水源水质的管理,咱们国家可以借鉴欧美国家经验,对排入流域的各个城镇断面实行严格的水质标准,保证全流域的水质基本达标。”王杭州说道。 

“水资源为人类服务这一属性毋庸置疑,但是人类在消费自然资源的时候,必须对大自然存有敬畏之心,应该强调资源的承载力,改变人定胜天、为所欲为的开发格局。”王杭州表示,水的资源量要与其纳污能力、自净能力挂钩,须避免盲目无序发展。“与此同时,合理配置不同于最严格的资源管理,前者就是理性的看待水资源,使其发挥最大效益,后者只会增大管理部门的权力,遏制经济发展,滋生腐败,浪费大量纳税人的金钱,最终使水资源管理形同虚设,水资源越管越少。”

编辑:吴妍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水网/中国固废网/中国大气网“的所有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版权均属E20环境平台所有,如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和作者。E20环境平台保留责任追究的权利。
媒体合作请联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