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 正文

环境产业是一个传奇

时间: 2019-03-19 09:28

来源:

作者: 傅涛

“从四十年前的环保产业兴起,到十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再到五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未来中国支柱产业的美好愿景,再到新时代环境产业向两山产业的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环境产业因为属性利他而伟大,始终高调存在着,却从未真实。”本文为E20首席合伙人、《两山经济》作者傅涛博士为新作《环境产业导论》一书所撰写的自序,该书初版将于“2019(第十七届)水业战略论坛”上与大家见面,敬请关注。

产业缘起

从四十年前的环保产业兴起,到十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再到五年前的节能环保产业作为未来中国支柱产业的美好愿景,再到新时代环境产业向两山产业的升级,环境产业就像一个伟大的传奇。环境产业因为属性利他而伟大,始终高调存在着,却从未真实。

环境保护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伴生品,环境产业则是环境保护事业外化为产业而形成。因此,环境产业有两大缘起,一是因为城市化快速发展,而产生城市环境治理的末端需求,这些需求通过不同的形式,逐渐由事业型供给转化为企业来提供,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产业形态;二是因为工业化的迅猛发展,产生巨大的生态环境冲击,在社会压力之下,“谁污染谁治理”,当这种企业治理开始委托专业机构,从外部来完成时,就是环境产业的第二来源。当下随着工业的园区化,这两类产业需求在并轨。

大部分城市和工业治理需求伴随着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的需求,因此广义的环境产业,往往包括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产业。

这种本性致使环境产业注定与城市主体和工业主体责任共生在一起,难舍难分。因此,环境产业没有一个准确的产业边界与清晰的产业统计,你会见到环境产业从几千亿到几万亿的不同论断,他们同样的权威,也同样的不权威。

伪产业?

无论是城市还是工业,他们环境治理都来得很不情愿。因为环境治理是城市和工业的成本中心,因为在花自己的钱办别人的事,不是一个“经济人”的自觉消费,而是在法律法规和社会舆论压迫之下的被动行为。这种花钱主体与受益主体的不一致,经济学上称为“外部性”。

这样的缘由让环境产业注定是一个奇葩产业。立意伟大,却未见长大。

环境产业过去一直来说是个伪产业。

说他是伪产业,是因为需求的“伪”,环境需求来源依靠政策驱动,而需求的兑现程度则取决于监管执法的力度。传统模式下,由于经济与环境的矛盾没有得到对立统一,环境管理政策是运动性的,一般情况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旦有要求,都有明确的、短得不能再短的治理期限;而环境监管则有很大的随机成分,大量存在选择性执法和突击性执法。

在这种情况下的环境产业,在若隐若现、似是而非的需求中前行。在中国,环境产业就像一个流传了三十年的伟大传说,是公认有极大前景的产业,从来没有真正壮大。是爱就爱的轰轰烈烈,恨就恨得彻彻底底的产业。

争论

既然环境保护是一个伟大的事业,环境产业的需求,又并非传统“经济人”的理性需求,因此环境产业从产生的那天就伴随着争论:环境服务为什么不能持续事业化供给,是不是一定要实现产业化供给?环境公共服务要不要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市场化改革?环境产业要不要接通资本市场,通过资本放大?

这些争论曾经造成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改革政策的迟疑和反复。

现在回头看走过的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车轮滚滚而过,如此的迅速而猛烈,我们来不及仔细思考,中国的环境产业已经走上了产业化、市场化、资本化的大路。将改革进行到底是解决所有问题与困难的根本方法。

几十年来,围绕城市和工业的环境末端治理的体系已经建立:首先学科体系日趋完善,几乎全部有影响的高校都有了环境学科,环境已经是高等教育体系的一级学科;二是专业性逐渐强化,环境产业几万家产业主体,虽然鱼龙混杂,但也门类基本齐全、发展如火如荼;三是环境上市企业近百家,已经形成独立的资本板块。

工业化的主思路是基于科学技术的产业分工与价值拆分,环境产业在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中,都形成了产业拆分后的客观存在。

定位

虽然环境产业的经济比重越来越大,在国民经济中越来越重要,但是环境产业始终是环境公共服务体制的附属产业,是工业体系的附属品。这一点与许多自成体系的传统工业体系大不同,工业体制直接为终端用户创造价值,而环境产业的价值实现要通过所附着的母体才能传达到最终用户。

不同的市政公共服务行政体制就要有不同的环境产业业态,因此,你就需要理解,每个发达国家的环境公共服务产业的模式都会不同;同样,不同的工业行业就有不同的环境服务产业结构。

事实上,由于中国地方政府行政体制的不断变革,由于中国工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环境产业的依附母体一直没有稳定下来,依附在其上的环境产业,也因此从未定型,一直在蹒跚的改革中探索前行。

因为这种依附性质,环境产业体系的社会价值难以独立评估。环境服务是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的成本中心,是工业体系的成本中心。因此,环境服务也就不是城市发展和工业体系的独立价值中心。

对社会价值而言,没有环境产业的优劣,只有环境产业与行政体制集合后的优劣;没有独立的环境产业未来,只有环境产业与工业产业融合后的未来。

变革

中国用改革开放的四十年加速走完了西方工业文明二百多年的路,是超级浓缩。城市化和工业化之猛烈可想而知,身在其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变革的剧烈。

中国的环境管理体制,每十年一次大飞跃,每五年一次大调整,几乎每年都在进行微调;中国的工业化规模四十年增长了几十倍,正在进入世界经济的领跑轨道。

既然环境产业是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附属品,环境行政体制和工业化的不断变革,就让环境产业更加具有不确定性,始终改革中的政府职能、不均衡的政企关系、不稳定的服务界面,环境产业的特征自始至终都是动态的,自始至终都是变革中的。

编辑: 赵凡

  • 微信
  • QQ
  • 腾讯微博
  • 新浪微博

网友评论 人参与 | 条评论

傅涛

E20环境平台董事长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长;清华海峡研究院生态中国创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产学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环境学院E20联合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校友联合会执行会长;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兼职教授; 中广核环保产业有限公司董事。

曾经负责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机构的多项水业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两山经济》 、《城市水业改革的十二个问题》、《城市水业改革案例与实践》、《市场化进程中的城市水业》等专著。


作者新文章

作者热文排行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s://www.h2o-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水网 版权所有